喜迎二十大·非凡的十年|中方县泸阳镇:潮起云涌满目新
2022-10-10 11:52:04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杨丽群 | 作者:欧阳婷          浏览量:78169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硕果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方县泸阳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镇干群用心用情、真抓实干,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绚丽画卷。

十年来,谋大局,开好局,从挑战看应战,稳扎稳打有章法,乡村振兴有序推开,重大工程有力推进。

十年来,办大事,起好步,从起势看走势,稳中求进添底气,发展成果竞相涌现,文旅产业加快融合。

战疫情、斗洪峰,摘贫困、建小康,稳经济、促发展,化危机、应变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泸阳镇紧紧依靠、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1292户454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一番,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开放路上马蹄疾,一项项成果、一组组数据,映射出泸阳镇这十年乘风破浪的无畏征途。

十年砥砺,博观约取,乡村振兴勇立潮头

脱贫攻坚大获全胜,乡村振兴开花结果。自拉开乡村振兴的大幕以来,泸阳镇积极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监测帮扶,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返贫综合保险等帮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目前,继续做好1292户脱贫户和13户监测户的帮扶工作,落实好教育、健康、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各项政策,做好108户易地搬迁户后续跟踪服务工作;全镇新农合参保35895人,1292户已脱贫户参保率100%,低保户597户参保率100%;全镇送教上门学生9人,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儿童,义务教育脱贫户学生补助全部到位。

乡村振兴,面貌一新。泸阳镇按照“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整治思路,打造干净、整洁、舒适、美观的新农村,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实现人居环境“大提升”。运用“美学”元素妆缀美丽山村,一排排整齐美观的竹篱笆,编织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乡村新画卷,闲置的废旧建筑材料重新资源化利用,栅栏内栽种各种绿色植物,为部分农村道路两侧带来一片亮丽景色。同时,泸阳镇以“四美乡村”建设为载体,因地制宜地把清廉文化、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主题“搬上”墙面,绿树掩映下灰白相间的墙体,一幅幅和谐、绚丽的墙体手绘画犹如一张张灵动的文明标签,这些彩绘扮靓了农家“美丽庭院”,成为泸阳镇乡村振兴打造的一个缩影。 

镇党委政府按照“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和“六无一全”要求,以“十治”为抓手,通过建立119名干部结对协助429位门店经营户主的包保机制,切实做好“门前三包”工作;配备洒水车2台、清扫车1辆,垃圾箱200个,村级保洁员20名,增加投入资金30余万元,累计发动干群6000余人次;开展了2次全覆盖、拉网式的垃圾集中清理整治,清理房前屋后生活垃圾上万吨,清理卫生死角1100余处;整修沟渠1000余米,疏通下水道300余米,清理牛皮癣800余处,更换破损的下水道井盖40余个,投入近400万元工作经费,无死角消除集镇区域存在的“脏乱差”等问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十年奋进,尺壁寸阴,产业发展步稳蹄疾

在泸西村狮子岩水库花椒种植基地,曾经光秃秃的山坡披上了一层绿衣,村支“两委”干部同基地工人进行抽水抗旱保苗,20000余株花椒树在阳光照射下茁壮生长。泸西村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重要抓手,在狮子岩水库两边及邻近闲置的200亩荒山空地上栽下20000余株花椒苗,以“村股份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农业产业标准化作业,预计每亩产量在2000斤以上,年产生160 万元以上的收益。

在新店坪村蔬菜基地,一排排辣椒健壮整齐,长势喜人,十几名村民正严格按照辣椒管护技术要领,对辣椒进行除草和防倒伏管护工作,确保辣椒能够多开花挂果,实现丰产增收。辣椒是短平快高效农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育苗、移栽、管护到成熟采摘,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为当地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辣椒也从美食“调味品”成了致富“生意经”。

泸阳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三区两带”思路,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创建一村一特色、一组一亮点的精品工程,不断打造农村新名片。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每月定期派出农技干部进行技术帮扶等一系列举措,全镇产业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下坪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由党员大户带头,种植西瓜600余亩,年收益达400余万元;细缅垄村采取“村集体+大户”模式,发展优质稻种植和螺虾养殖400亩,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30万元;新店坪村在现有的集体经济基础上不断“谋发展”,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实现全年栽培、全年生产高产量的健康蔬菜,基地每年能为村集体创造利润10余万元,共同助推泸阳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遍地开花”。

聚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实施好优质稻、葡萄、冬香梨、脆香梨、花椒、油茶等高产基地建设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重点发展8000余亩油茶产业,解决500余名群众就业问题,为群众增收400余万元;建设1000余亩艾叶基地,解决劳动就业200余人,年产值达到500万元,人均增收0.5万元以上。立足怀化东大门、全国重点镇、工业园主阵地的优势,以围绕打造工旅小镇为总揽,积极主动承担项目服务工作,立足全镇工业基础优势,抓好招商引资、延伸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驭风踏浪,掌舵领航。泸阳镇坚持党建引领,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做实产业文章,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链强链并重,稳产稳岗兼顾,援企纾困措施密集出台,顺应发展之势,着力打造“繁荣泸阳”,绘就产业发展新画卷。  

十年谋划,枝叶关情,社会治理提质升级

山乡巨变,山河锦绣。一张张“民生账单”,一项项惠民成果,百姓福祉日益提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乡村振兴到社会治理,从保供稳价到教育医疗,都需要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泸阳镇高标准推进民生工程实施,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加强社会福利建设,有效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医保、就业创业政策,进一步推进低保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强化乡村网格化管理,完善村规民约、坚持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国泰民安,民之所盼。泸阳镇聚焦党建引领要求,全面落实县委深化红色领航行动部署,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支部“五化”水平。村支“两委”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周例会、“三会一课”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实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让党旗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落实镇村组干部轮流坐班接访制度,精准研判、分类施策,推行村组矛盾纠纷调解互比互看、互促互助,有效推动问题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让群众进得了门、找得到人、办得成事、解得了难,乡风民风焕然一新。

聚焦源头治理,夯实基层基础。围绕“小切入、硬举措、精发力”,以“发案少、秩序好、服务优、群众满意”为目标,稳步推进“三源共治”。探索“综治指导+民主沟通+协调解决”模式,组织开展“百姓夜话”屋场会,利用群众夏天夜晚乘凉、冬天串门围炉烤火的时机,通过拉家常、谈心事、讲收获、做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化村务、党务公开,实现了党员干部与村民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发挥出达成共识、增进感情的强大作用。阳老头院子地处下坪村东边几个组的中心位置,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村里计划在院里修建休闲文化小广场,而正是通过“百姓夜话”屋场会的民主沟通,这件事得到了院子里三户人家的一致同意,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落地。“现在,我们老百姓的话真管用。”村民欧阳宏刚自豪地说。

十年来,泸阳镇着眼于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一个个数字,折射出黑恶犯罪得到根本遏制、基层基础全面夯实、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更带来了群众安全感逐年上升。

这是令人暖心的保障。端稳就业“饭碗”,全镇农村劳动力已就业19063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1件,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全面铺开。

这是令人舒心的改变。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桩桩民生实事直击百姓急难愁盼。

这是令人安心的守护。抗洪抢险、应急处突、扫黑除恶、打击犯罪,建设平安泸阳、法治泸阳,群众安全感持续保持高位,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方能明大势、辨走势。历史告诉未来,时间成就梦想。泸阳镇将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信心满怀地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责编:杨丽群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